”,曾被纳粹德国视为表彰非比寻常的战场勇敢行为和成功指挥的“终极勋饰”。尽管此后的战火愈演愈烈,但这一最富盛名的德国军事荣誉直到二战结束前也只颁授给过27名军人。崇文坊公众号将以这27名军人为主题,试图以图传的方式勾勒出他们的传奇人生和战场经历。他们中既有竞相突破空战里程碑的超级飞行员,也有隐伏于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王牌潜艇艇长;既有以战役胜利苦撑帝国危局的统兵将帅,又有凭借战术成功跃上军旅之巅的装甲指挥官;尽管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战后命运大相径庭,但他们的战时经历无一例外地丰富多样,他们的传奇、故事和传说,时至今日仍回荡于众多的军人、战史研究者与爱好者之间。他们效力的固然是一个邪恶的政府、参与的也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从纯军事角度来看,这些军人无疑构成了战争史上独具魅力的一个人物群体。
“一战”中的德国空军曾涌现过一批王牌飞行员,其中有“红男爵”之称的里希特霍芬(Manfred Albrecht Freiherr von Richthofen)、被称为“空战战术之父”的波尔克(Oswald Boelcke) 更是被偶像化的王中王,前者以击坠80架敌机的辉煌战绩被誉为空战天才,后者则被尊奉为空战史初期最伟大的创新先驱和战术领袖。“二战”中的德国空军更是人才辈出,一批受过良好训练、技术精湛、勇气超凡的年轻人,凭借性能卓越的战机和德国人首创的先进战术,取得了令人瞠目的空战战果。据统计,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有107名战斗机飞行员取得了100次以上的空战胜利,其中包括“300胜俱乐部”的超级王牌哈特曼 (Erich Hartmann,352胜) 和巴克霍恩 (Gerhard Barkhorn,301胜),而英军头号王牌飞行员约翰逊 (James E. Johnson) 上校的战绩是34次独立击坠和7次合作胜绩,美军并列第一的两位王牌约翰逊 (Robert S. Johnson) 上校和加布雷斯基 (Francis S. Gabreski) 上校的战绩都是28架击坠,苏军飞行员阔日杜布上校则取得了62次空战胜利。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战后有不少英美人士妒火中烧,怀疑昔日的对手普遍夸大甚或虚报战绩,声称那些所谓的德军王牌在计算战果时按坠毁战机的发动机计数,更指责他们的指挥官劫掠下属的战果,
更多精彩尽在这里,详情点击:http://sdlfjx.com/,赫塔费队把所有飞机员的战绩全都划归自己名下。按照他们傲慢而又可笑的逻辑,唯有如此德军才有可能产生如此众多的王牌——有10人在西线对垒盟国空军时胜绩达到100架以上,而在东线架以上的苏军战机。以击坠数论高下固然难免以偏概全,但德军王牌在战时普遍拥有难以想象的出战总次数,他们个个骁勇善战、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确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所有这些王牌中,有两名飞行员兼指挥官在德国和西方具有最高的知名度,即被誉为“二战波尔克”的莫尔德斯 (WernerMölders) 上校和有“二战里希特霍芬”之称的加兰德(Adolf Galland) 中将。
负有盛名的莫尔德斯出生于1913年3月,因飞机失事丧生于1941年11月,他短暂的人生和流星般的匆匆逝去,并未妨碍他成为德国最受人尊敬和怀念的空中领袖。“一战”中当波尔克和里希特霍芬先后阵亡时,英国空军都曾在空中掷下祭奠的花环以示敬意,莫尔德斯虽未获得这种骑士风范的际遇,但对手对他的惊人成就和战术创新也同样赞不绝口。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超越里希特霍芬80架击坠记录的飞行员,也是第一个取得100次空战胜利的人,更是上千万德国军人中首位摘取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的人。莫尔德斯的不凡并不仅仅体现在战绩上,他还是一个卓越的战术创新家和教育者,更以其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在28岁时就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空军战斗机部队的总监。莫尔德斯丧生的消息借助电波传遍大街小巷时,数百万德国人的泪水曾夺眶而出,他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英雄和偶像就这样翩然而去。纳粹政府为莫尔德斯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他曾任联队长的第51战斗机联队 (JG-51) 也被改称为JG-51“莫尔德斯”联队,使他和这个王牌联队像“一战”中的“里希特霍芬”联队一样也成为传奇。迟至19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西德海军的一艘驱逐舰被命名为“莫尔德斯”号,空军第34通信团位于下萨克森州的菲瑟尔赫沃德 (Visselhö vede) 的军营镌刻上了莫尔德斯的名字,多瑙河畔诺伊堡 (Neuburg) 的第74战斗机联队也被命名为“莫尔德斯”联队。德国素有用历史上的著名战将和军事家之名命名部队的传统,而莫尔德斯是唯一一位被海军和空军同时纪念的人物。
摄于1925年的勃兰登堡,12岁的莫尔德斯与弟弟维克托 (左一) 和姐姐安娜玛丽 (Annemarie) 在一起。
摄于1933 年6月,20岁的莫尔德斯结束了德累斯顿军校的学习,进入第2步兵团工兵营任职,不久后被派往慕尼黑工兵学校学习。
摄于1934年春,莫尔德斯经过努力成为科特布斯运输机学校的一名学员。他在这里一直待到1934年最后一天,驾驶过包括AI-102、He-45、Ar-66等在内的多款战机,图中的飞机是一架Fw AI-101D型教练机。
1935年5月21日,莫尔德斯获得了飞行员证书和徽章,图为他的飞行员证书,此时的莫尔德斯已从“不适于飞行”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员。
1936 年3月7日,德军开进了被凡尔赛条约划为非军事区的莱茵兰地区,图为德军战斗机中队飞越莱茵河上空时的情景。莫尔德斯此时为JG-162联队第1大队飞行员 (当年4月1日即被调往JG-134第2大队),他的中队也参加了此次行动。飞行员们在杜塞尔多夫着陆时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希特勒同日在国会演说时曾煽情地说道:“我相信德国谋求平等权利的努力可以说告一段落了。”
先任“秃鹫军团”参谋长、后任指挥官的里希特霍芬少将。里希特霍芬是德国空军有名的技术专家,“二战”中先后担任过第8航空军军长和第4航空队指挥官,1943年2月晋为元帅,被当代历史学家称为是“二战”德军最杰出的空战战术家。
摄于1938年4月下旬,莫尔德斯抵达西班牙后不久从加兰德手中接过了J-88第3中队中队长职务,并在半年的作战中击落敌机14架,成为“秃鹫军团”的头号王牌。
莫尔德斯加入J-88时,只有他的第3中队还在使用老旧过时的He-51战斗机。图中的He-51虽难以抗衡对手的伊-16战斗机,但在对地攻击、俯冲轰炸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等方面尚能一显身手。莫尔德斯中队在1938年7月初换装最新型的Bf-109 战斗机,之后迅速改变了战场天空的胜负态势。
摄于1938年夏,J-88第3中队的一次战前晨会,图中的战机为Bf-109,左一手持地图者即莫尔德斯,图片中间另一位手持地图的军官为弗佐 (Josef Fözö) 中尉。奥地利飞行员弗佐在西班牙内战中击坠过3架敌机,“二战”中曾获24次胜利,1941年7月1日获得骑士勋章,后任JG-51第1大队大队长,1944年出任作战训练联队JG-108的联队长。
莫尔德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最大的贡献并不仅仅是击落了14架敌机,更主要的是他在其他飞行员协助下发展并完善了“四指编队”战术,这一先进战术加上飞行员们获得的经验和心理优势,以及卓越的战机性能,帮助德军在“二战”之初一度支配了天空。图为4架Bf-109组成的“群”(四机编队) 正执行任务。
1938年10月18日,莫尔德斯因个人战功和领导才能被提前晋升为上尉。图为身着佛朗哥军队军服的新晋上尉莫尔德斯正心情愉快地向远处眺望。
莫尔德斯1938年12月初离开西班牙回国。图为“秃鹫军团”战绩最高的三名飞行员:左一为12胜的舍尔曼(Wolfgang Schellmann) 中尉,1937年12月中旬起他担任J-88第1中队中队长,“二战”开始后先在JG-2任大队长,后任JG-27联队长,苏德战争爆发当天失踪后音信杳无。左二为11胜的哈德 (Harro Harder) 中尉,他在舍尔曼之前任第1中队中队长,1940年7月,当莫尔德斯担任JG-51联队长时,哈德上尉接过了前者留下的JG-53第3大队大队长职务,但在当年8月12日被英军击落后失踪。
摄于1939年6月6日,希特勒向莫尔德斯、加兰德和里希特霍芬等28位“秃鹫军团”的军人颁发镶有双剑钻石的金质西班牙十字勋章,帝国总理府还为所有有功人员举办了盛大的招待会。图中正向希特勒 (背对镜头) 行礼的即为莫尔德斯,希特勒左边是戈林,莫尔德斯右边是哈林豪森 (Martin Harlinghausen) 少校,他是“秃鹫军团”轰炸机与鱼雷机大队 (AS/88) 的指挥官。
1939年9月,JG-53第1中队中队长莫尔德斯上尉正与他人交谈着。他穿的似乎仍是“西班牙式”军服。
摄于1939年9月20日,莫尔德斯击落了一架“寇蒂斯”战斗机,赢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图中背景是莫尔德斯的Bf-109E战斗机。
摄于1940年5月初的威斯巴登—埃尔本海姆基地,莫尔德斯 (后排右五) 与JG-53第3大队的军官和军士们合影。莫尔德斯胸前佩戴的是4月2日获得的一级铁十字勋章,除他以外似乎无人再戴有铁十字勋章。
摄于1940年5月底、6月初,战斗机部队的首位骑士勋章得主莫尔德斯返回基地后,JG-53的官兵们为他举行了庆祝仪式。
佩戴骑士勋章的莫尔德斯骄傲地站在自己的Bf-109E座机前。奇怪的是,战机垂直尾翼上显示的是18次击坠,而非20次。这架战机确属莫尔德斯,因为第3大队此时战绩居次席的加鲁宾斯基(Hans Galubinski) 中士仅有4胜。有人猜测说这架Bf-109E是莫尔德斯的备用座机,因而未显示出他在5月27日取得的那两次胜利。
随着德军取得法国战役的完胜,莫尔德斯也结束了短暂的战俘经历。这张非常难得的图片反映的是他被解救出来后,面见第15摩托化军军长霍特 (左一) 将军时的场景。
为莫尔德斯与他的副官兼僚机飞行员格拉塞尔。格拉塞尔曾在700次作战中取得过103次胜绩,是橡叶骑士勋章获得者。
1940年9月23日,希特勒在柏林总理府亲自将第2枚橡叶骑士勋章授予莫尔德斯。4天后,战绩也达到40胜的加兰德获得了第3枚橡叶骑士勋章,这两位超级王牌之间的激烈竞争就此拉开了大幕。
1940年9月,乌德特上将来到海峡前线探访新一代的空军指挥官们,从左至右依次为JG-3第3大队大队长巴尔塔扎 (Wilhelm Balthasar) 上尉、JG-51第3大队大队长厄绍上尉、JG-26联队长加兰德少校、乌德特上将、JG-51联队长莫尔德斯少校、JG-26第1大队大队长平格尔(Rolf Pingel)上尉。在所有这些人中,只有加兰德和平格尔幸存于战争(平格尔1941年7月10日即被英军俘虏,1947年获
1940年10月,第2航空队指挥官凯塞林元帅视察莫尔德斯联队。凯塞林无论走到哪里或在何种情况下,脸上总是带着招牌式的微笑。
1940年10月25日,莫尔德斯取得了第50次空战胜利。图为第2航空队战斗机部队指挥官奥斯特坎普少将向莫尔德斯表示祝贺和听取后者汇报时的场景。图片正中的军官是JG-51第3大队大队长厄绍上尉。
1940年10月29日时莫尔德斯的战绩达到了54胜,图为他的座机Bf-109 F1 (序号5628 SG+GW),方向舵上清晰地显示出54次击坠的标志。
1940年11月11日,莫尔德斯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克劳斯中尉 (左二)。总胜绩27胜的克劳斯是JG-51第1中队中队长,当日在泰晤士河口上空的空战中失踪。
1940年11月11日,莫尔德斯失去了最亲密的朋友克劳斯中尉 (左二)。总胜绩27胜的克劳斯是JG-51第1中队中队长,当日在泰晤士河口上空的空战中失踪。
1941年4月15日是奥斯特坎普的49岁生日,他特别邀请了海峡前线的几位联队长前来聚会。从左至右依次为:吕措中校 ( JG-3)、加兰德中校( JG-26)、奥斯特坎普、马尔灿中校(Günther von Maltzahn,JG-53联队长)和莫尔德斯。
摄于1941年4月15日奥斯特坎普的生日聚会期间,莫尔德斯正在讲解他的空战经历。左一为加兰德,右一是奥斯特坎普。加兰德赶来之前刚刚斩获了两架敌机,想必也按捺不住地想讲解一番吧!
莫尔德斯位于杜塞尔多夫的办公室。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由莫尔德斯的妻子拍摄,时间大约是在1941年5月中下旬。
摄于1941年6月10日的杜塞尔多夫机场,图中的Bf-109 F2是莫尔德斯的座机,方向舵上显示出在苏德战争前夕他的战绩达到了68胜。莫尔德斯当日驾驶这架战斗机飞往东普鲁士,准备率领JG-51参加入侵苏联的战争。
摄于1941年6月22日的东线某机场,莫尔德斯当天击毁了4架苏军战机,总战绩达到72胜,成为加兰德之后的第2位双剑骑士勋章得主。7月3日,希特勒在狼穴大本营向莫尔德斯颁发了双剑骑士勋章,这时他的战绩已提升到82胜。
摄于1941年7月的东线某机场,莫尔德斯正与下属讨论作战任务。这位下属就是曾因攻击民用目标而遭莫尔德斯训斥的约平上尉,他当时是第1大队大队长。8月25日,约平带着70次的总胜绩殒命于布良斯克附近。
摄于1941年6月末至7月初,莫尔德斯正与第2装甲集群指挥官古德里安上将协商如何更好地为装甲部队提供空中支援。
1941年7月15日,莫尔德斯当天击坠了两架敌机,总战绩达到101胜,成为历史上突破100胜的第一人。图为飞行员和地勤们蜂拥而上、祝贺“老爹”时的情形。
摄于1941年7月26日的狼穴大本营,希特勒将首枚钻石骑士勋章授予莫尔德斯 (获勋时间为7月16日,同月20日莫尔德斯被晋升为上校)。
摄于1941年7月26日的狼穴大本营,从左至右依次为莫尔德斯、凯特尔、希特勒和戈林。
摄于1941年9月13日,莫尔德斯与巴尔德奥夫女士结婚,图为莫尔德斯的老友和导师克拉维特为他们主持婚礼的场景。
摄于1941年10月7日,莫尔德斯回到东线后开始在各联队和大队巡视,了解各部的士气、困难和实际需要。图为莫尔德斯造访老部队JG-51第3大队时的场景,右一为时任3大队大队长的莱普拉 (Richard Leppla) 上尉。
1941年11月初,为支援克里木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和刻赤半岛的攻势,莫尔德斯组建了一支包括斯图卡轰炸机、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在内的混合战斗群,图为莫尔德斯正在前沿战壕里观察敌情。
1941年11月28日上午,希特勒(右一) 出现在空军部荣誉大厅,亲自祭奠德国的骄傲莫尔德斯。站在最前面的仪仗队员是加兰德。
莫尔德斯出殡当天的场景。一辆老式炮车上安放着他的棺椁,两侧担任护卫的是一些获得骑士勋章的军官,之后是空军总司令戈林,戈林后面是5位获得骑士勋章的战斗机飞行员,再后则是在柏林的国防军将官和政府部门首脑。
图为人们在柏林伤残军人公墓向莫尔德斯告别,戈林和米尔希举起了他们的元帅权杖,高级将领们也纷纷向莫尔德斯行礼。戈林身后的三名飞行员中,中间的高个子是吕措,他的左边似为哈恩 (Hans“ Assi”H ahn)。
莫尔德斯在柏林伤残军人公墓中的墓穴,他的安息之所紧邻着里希特霍芬和乌德特。1975年,东德政府曾铲平了莫尔德斯、乌德特和其他一些人的墓穴。
摄于1940年9月25日,加兰德取得了40次击坠,获得了第3枚橡叶骑士勋章。图中的加兰德刚一离开战机就被团团围住,官兵们唱着赞歌由衷地祝贺联队长。这张生动的图片足以说明加兰德是个非常受欢迎的人物,他的影响力与莫尔德斯不相上下。
JG-26联队长加兰德中校造访莫尔德斯联队。图中的莫尔德斯 (右一) 跑到刚降落的加兰德座机旁迎接老友。
空军总司令戈林在不列颠空战期间造访前线时,将他的两大爱将召来面谈。图中的背景是戈林的私人专列,似乎停在某条隧道外。
1940年9月,莫尔德斯探访老友加兰德。图中左为加兰德的副官罗滕贝格 (Rothenberger) 中尉。
摄于1940年末,莫尔德斯和加兰德等参加狩猎活动,图中左二起依次为JG-54联队长特劳特洛夫特、JG-26联队长加兰德、JG-51联队长莫尔德斯和JG-53联队长马尔灿。
莫尔德斯获得的战功勋章,前排左为橡叶徽饰,右为双剑橡叶徽饰,后排左一为金质钻石飞行员徽章,中为钻石骑士勋章,右为镶有双剑钻石的金质西班牙十字勋章。
德国画家维尔里希1940年所绘的莫尔德斯画像,图中,目光炯炯的莫尔德斯正准备驾机升空。这副画像被纳粹宣传部门出版的莫尔德斯纪念册选作了封面图片。
1969年,在西德海军将驱逐舰D-186号冠名为“莫尔德斯”号之后,JG-51的几位战时联队长应邀参观该舰。图中最右侧是76岁的奥斯特坎普,右二为1944年4月1日出任JG-51少校联队长的洛西格凯特(Fritz Losigkeit),右三为D-186舰舰长曼恩( Mann)上校,左一为1945年4月出任JG-51末任联队长的朗格(Heinz Lange)。此舰退役后停泊在德国里供人参观,全名仍是D-186“莫尔德斯”号。
1972年11月9日,西德空军第34 通信团第2营位于菲瑟尔赫沃德的军营,镌刻上了莫尔德斯的名字,图为“莫尔德斯军营”的外观。